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融合教育“摆渡人”——对话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原校长储昌楼

王小飞等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新时代融合教育“摆渡人”

——对话江苏省昆山市娄江

实验学校原校长储昌楼

作者|王小飞  黄妍冰  江琴娣

 

【摘要】储昌楼校长是新教育的“一盏灯”,他以新教育理念办学,在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和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校长任内,他的“文化立校、课程育人"实践享誉省内外,与此同时,他关注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锲而不舍领跑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发展,他是新时代融合教育“摆渡人”。本文转自《现代特殊教育》。


储昌楼:新教育文化与课程的校本化——从“千灯映月”到“月映千川”

储昌楼|新特教:新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基因重组”



【关键词】融合教育;名校长;教育实践;教育思想
 
储昌楼校长是新教育的一盏明灯。1983年从扬州师范学院毕业后,储昌楼校长先在普通高中担任语文教师,尔后在江苏省昆山市教育局教科室、教研室从事教育科学与教学研究管理工作。2013年,储昌楼校长毅然离开教研岗位,全身心全时段全资源地投入新教育,致力打造一所真正的新教育学校。他先后任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校长,“文化立校、课程育人”的教改实践享誉省内外。储昌楼校长不断探索新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契合点,锲而不舍地领跑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发展。2016年,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九年制特教生‘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被确认为苏州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娄江桂园”成为江苏省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师资培训示范性基地、全国融合教育的窗口单位。学校2017年被评为“苏州市特殊教育先进集体”,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健康教育金奖学校”,2019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


近期,我们对储昌楼校长进行专访,领悟他在推动融合教育发展中的深刻见解和宝贵经验。
 
问: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普通学校校长,您是如何钟情、执着于融合教育的?
 
储昌楼校长:从相遇到相知融合教育,是偶然也是必然。

说偶然,1983年我从扬州师范学院毕业后,主要在普通高中工作,即便是在昆山市教育局教科室、教研室从事教育科学与教学研究管理工作,也与特殊教育没有什么交集。直到2013年,我立志以新教育理念办学,才在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校长任上接触到“随班就读”。倘若我不是要全心全意办一所“新教育好学校”,倘若我不是一直致力于“好学校文化与课程”的建设,那我可能这一辈子与融合教育无缘。我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不明白,在普通学校中,还有着占总人数1%—3%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在“随班就读”。我更不会想到,要为这些孩子创设适切的教育教学环境与条件,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说必然,首先与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与探索有关。新教育倡导“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之初,就提出“三个一切”的价值取向:“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而“一切的孩子”就包括那些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其次是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有特教办学传统。20世纪80年代初,千小就开办了培智班,由此开始了对普通学校开展特殊教育的探索,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环境、适合的教育方法、适宜的缺陷补救”, 逐步由办“培智班”发展到“随班就读”,“普校中的特教”已经成为千小的一大办学特色,作为新一任校长,我有责任发扬光大。


问:您在践行融合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您是如何迎接这些挑战的呢?
 
储昌楼校长: 遇到的挑战之一是“零认知”,我的策略方法是:学习中借鉴成长。初到千灯小学的我,对普校开展特殊教育一无所知,我第一时间联系了当时任职于《现代特殊教育》的大学舍友沈玉林,向他求教求援。从他那儿,我初步知道了融合教育的现状,也初步了解到我国台湾地区、新加坡资源教室建设的样板性,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进行专题化学习。后来我又多次参加了教育系统组织的学习交流团,每到一处,我都是指向明确地学习融合教育,考察当地资源教室建设。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报告、师生交流等方式,我对资源教室的办学模式、课程建设、学生评价、学生活动、家庭教育、教师培养、教师权益等方面进行深度了解,有了专业认知,学校的资源教室建设就少走了弯路。

遇到的挑战之二是“专业化”,我的策略方法是:行动中总结提升。我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千小资源教室课程建设一年后,我就撰写了《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课程设计》一文,发表在《现代特殊教育》2014年第6期。我提出从随班就读到资源教室建设,是融合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丰富与发展,使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资源教室必须适应特殊教育需要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构建适宜的资源教室课程,从而保障学生接受有质量的“个别化教学”。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通过在资源教室的学习活动实现了与普通学生的深度融合。千小南校区的资源教室是融合教育“专业化”的积极尝试,是一次自主自觉的“教室革命”,也为娄江实验学校资源中心的“文化建设”“课程革命”打下了认识与行动的基础。

遇到的挑战之三是“个别化”,我的策略方法是:创新中个别服务。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是一所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学校”,学校的资源教室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个别化教育的需要?我创造性地进行了“资源教室群”的建设,将学校资源教室建在小学部,综合考虑各项资源的整合使用,最大化满足具有显著个别差异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为他们接受平等的教育提供最适合的环境与条件。我还创新性地购买第三方服务,用体制外的力量来辅助办学。我在2017年暑假深度考察昆山市残联的“佳杰康复中心”后,主动联系商谈,由他们负责娄江实验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的筛查及康复训练。有需要的学生每天下午接受一小时的康复训练,专职康复师根据学生的诊断报告,为他们量身定制阶段康复训练计划,或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训练,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高水平的康复训练也为学校资源教室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娄江实验学校资源中心的建设很有成效,请问学校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呢?
 
储昌楼校长:我们将资源中心命名为“娄江桂园”,有着明确的办学理念,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一是由“资源教室”到“资源教室群”。学校资源教室不仅仅是一间教室,而是一个资源群,相对集中,功能齐全。考虑各项资源的整合使用,包括家政课程中心、STAM科创中心、生活艺术中心、国学教育中心、室外活动场及核心的资源教室区,为资源教室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是场馆建设及装备设施综合化。在不断完善资源教室课程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娄江桂园”根据学习训练区、资源评估区与办公接待区的综合要求,逐步建成了一个教学专用教室和感统训练中心、IEP服务中心、综合课程中心。

三是由“课程模型”到“一生一表”。资源教室全天在班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必须“一人一表”,这样才能保障他们的个别化教学落到实处。要尊重他们的差异,为他们量身定制资源教室课程表,比如一张课程表就包括:生活自理课程、综合艺术课程、阅读表达和趣味数学课程、电影赏析课程、沟通与蒙氏课程,还有以康复训练为主的感统训练课程,同时孩子们也参与学校的特色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实施来发展他们的特长,全面实施个别化教育,开发潜能、补偿缺陷,为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四是由“半日随班”到“差异教学”。随班就读学生平时在教室里参加正常的课程学习,每天于固定的时间到感统训练中心或融合训练中心接受专业的感统训练或心理辅导。在此过程中,我们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半日制课程的研制与实施。特殊教育需要学生下午参加资源教室个训等个别化课程,接受一对一服务。二是差异化教学的实施。在普特融合教室里,我们从“关爱每一个”走向“特别关爱这一个”,各科任课教师都对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并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对一补偿教学计划”。

五是丰富融合资源,保障教学质量。围绕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建立校内各学科协作团队,对专业康复课程等采取购买社会服务、聘请专业机构专家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根据学生残疾状况、潜能开发和补偿程度进行审议调整,确定适宜的教育目标、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制订适宜的教育策略,形成个别化教育方案,实行单独课表、走班制授课、个别化教学、康复性训练等。这些课程在活动形式上强调“参与”,在教学形式上强调“结构化”,并以此推动普通学校教学改革。

六是“普特融解”“打通内外”。从教育哲学层面而不是从教育技术层面来理解“普特结合”,让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室成为学校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融入学校的整体文化建构中,融入学校的整体课程规划中,融入学校日常的教育生活中。


问:千灯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一灯一世界”,娄江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每滴都最美”,请您分享一下如何在推进融合教育的过程中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
 
储昌楼校长: 一是融入学校文化。不能“普中有特,特别鲜明”,而是要让普通学校的“特教班”“资源教室”“资源中心”成为学校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成为学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特别注重融合教育政策的宣传,在学校的文化设计、环境布置以及制度建设中创设有利于、有益于发展融合教育的氛围与顶层设计。

融合教育资源教室应该有彰显自己教育主张的鲜明的文化设计,并与学校的文化设计一体化。比如娄江实验学校以“上善若水,自强不息”为校训,追求的是“每滴都最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相信每一滴水都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尊重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孩子,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力,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最好的自己。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我们将资源中心命名为“桂园”,首先是因为那里有好几株桂花,更因为郁达夫在《迟桂花》中写到“因为开得晚,所以才经得久些”,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孩子就好比是这迟开的桂花。“娄江桂园”有着明确的融合教育主张:全纳公平,静待花开,这是学校融合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真实写照,也是学校“每滴都最美”的形象写真。

二是融入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六大系列关键词是生命、生活、科学、艺术、国学、国际,培养的是“真善美”的娄江学子。“娄江桂园”的课程拓展为十大模块:生命课程(尊重与爱护)、生活课程(习惯与德性)、艺术课程(才艺与审美)、科学课程(常识与技能)、学科课程(知识与观念)、读绘课程(情感与方法)、康复课程(康复与适应)、补偿课程(能力与态度)、研学课程(体验与交往)、亲子课程(通识与全程)。其中,生命课程是所有课程的基础;生活课程、艺术课程、科学课程、学科课程、康复课程则是主干;读绘课程、补偿课程、研学课程、亲子课程作为必要补充。生活课程培养的是“善”,艺术课程培养的是“美”,科学课程、学科课程培养的是“真”,康复课程培养的是“健”,“娄江桂园”融合教育课程与学校主体校本课程建设融为一体,彼此兼容,同步实施,让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向“真善美健”发展成长。

三是融入学校生活。漫步娄江,处处可以看到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孩子们的“生命印记”。学校大厅陈列着资源中心孩子们的艺术作品,各个专用教室照片墙上展现孩子们的张张笑脸。“娄江桂园”资源中心始终坚持一个教育理念:普特融合,按需施教。一是将资源中心打造成真正为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接受平等优质的教育而专门设置的专业机构和教育教学场所;二是让特殊教育需要学生与普通学生能够相融共生,孩子们都能学会交往,学会接纳,学会尊重与关爱。与此同时,“娄江桂园”进行了拓展性改造,建成了学生团体辅导心育坊、亲子教育培训场、家长义工工作站,让更多的普通孩子走进资源中心,在那儿常态化学习;让更多的家长走进资源中心,了解特殊教育。普教特教,普生特生,互为彼此,和合共生。双向融合成为正向融合,娄江在融合教育中成为一个有温度有高度有厚度的有爱的学校。


问:在千灯小学和娄江实验学校开展融合教育的过程中,作为一名管理者,您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什么呢?
 
储昌楼校长: 一是顶层设计的研究员。注重用足政策,创新机制。全面实施融合教育,是新事物,是新举措,必然会面对实施中的许多新状况、新问题。因此,要有创新机制的意识与能力,面对问题不回避,在政策范围内,一切从实际出发敢想敢试敢为。“娄江桂园”的康复训练与评估,就是创新性购买了第三方康复机构的专业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带动了全市试点推广。注重兼收并蓄,创造方法。融合教育面对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差异化,因此,要善于针对个别化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学校调动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消化吸收特殊教育学校的方式方法,有机地应用普通学校课程项目的成果与成功经验,使学校的融合教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二是精于实施的勤务员。注重软硬兼施,创设环境。特别注重融合教育政策的宣传,在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中创设有利于、有益于发展融合教育的氛围与顶层设计,从而提高融合教育的美誉度,提高家长的理解度、满意度,提高参与教师的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 注重过程管理,生长生命。生长的是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为每一个“特别的孩子”提供特别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更好地拔节。

三是成果推广的宣传员。注重提炼,生成模式。适合的融合教育,呼唤教育模式的多样性。区域的差异性、学校的差异性与学生的差异性,必然要求不同类型的学校百花齐放地探索融合教育的新模式。千小与娄江都注重阶段工作的总结提炼,不断丰富项目内涵,生成融合教育的千灯范本与娄江模式。 注重展示,打造品牌。适合的融合教育,就是在实践创新中生成经验,生成模式,生成榜样。“娄江桂园”是江苏融合教育的美好样态,也是江苏融合教育的品牌。


问:从踏上融合教育这条路开始到现在,您对融合教育的认识或理解有发生什么转变吗?
 
储昌楼校长:融合教育是实现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关键一公里”。新时代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重点和突破口就是通过高质量推进融合教育,落实“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

从“随班就读”到“融合教育”,不仅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变化,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融合+适合”,是实现普通学校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有效抓手。

融合适合,需要我们有更高位的认识。推进融合教育是普通学校顺应时代要求、发展适合教育的本职工作。融合教育是基于满足所有学生的多样化需要的信念,在具有接纳、归属和社区感文化氛围的邻近学校内的班级里,为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提供平等接受高效的教育与相关服务的机会。普特教育人必须坚持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全面推进融合教育。

融合适合,需要我们有更全面的界定。融合教育是从学校融合文化建设到课程实施全面覆盖,从而保障每一个学生多元发展的系统工程。融合教育应该融入学校的整体文化建构中,融入学校的整体课程规划中,融入学校日常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现在把主要的精力用于融合教育的研究与推广。我愿在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做一名融合教育的“摆渡人”。


问:对于目前正在从事或未来将要从事融合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您有什么建议?
 
储昌楼校长: 第一个建议,要坚持做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正处在一个好时代,要特别珍惜这个时代机遇。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我们的国情,我们不同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几年融合教育实践,我有了几点基本的认识。一是我国还处于融合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应该学习先进国家与地区的理论,借鉴一些做法,但不能照搬,更不能随意否定本土化的探索。二是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要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一定的响应机制,获得更多的专业支持。三是要深入研究如何在普通教育的常规课程中渗透特殊教育的课程或理念,这要比“普+特”的叠加式课程更符合融合教育的理念和精神。四是要加快资源中心(教室)建设步伐,灵活机动地建设资源教室群,充分发挥普校专用教室、场馆与学校特色课程的作用。五是要深入学习认知和学习领域、言语沟通领域、社会情绪与行为领域、心理健康领域、生理领域等的科学理论,给特殊教育需要学生设计、提供个别化课程,并且不断建设完善各类资源。六是要合力突破融合教育发展快车道上的评估安置与课程调整这两个卡口。发展融合教育需要我们创新思路,过程要讲科学性、规范性,方法要讲灵活性、实用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求得教育实效。


储昌楼校长认为,好的教育应当公平与质量并行,融合教育能够有效转变现行的儿童观、教育观,是学校教育的主动选择和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融合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像他这样充满教育情怀的实干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一名勤奋的耕耘者,汇江流为大海,让融合教育惠及更多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
 
本文刊载于《现代特殊教育》2020年6月(总第386期),作者:王小飞、黄妍冰、江琴娣,单位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

储昌楼|新特教:新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基因重组”
储昌楼:新教育文化与课程的校本化——从“千灯映月”到“月映千川”
朱永新:接近优秀的人,就像接近光一样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